达茂旗政府欢迎您

乡村振兴进行时 | 桑斯尔:一刀一刻皆匠心 草原上的“守艺人”

发布日期:2022年12月07日 15:47   作者:融媒体中心    来源: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人民政府    【字体: 】   阅读:

驱车来到达茂旗百灵庙镇东北方向45公里处的达尔汗苏木查干敖包嘎查,一座崭新漂亮的二层小楼便映入眼帘,房屋的主人名叫桑斯尔,是地地道道的传统牧民。

桑斯尔正在制作“马印子”


据桑斯尔介绍,他的祖辈都是“手艺人”,说是“手艺人”起初还只是调侃,更准确地说是生活所迫,那时候的生活用具都需自己做,小到一个木碗、一把火钳、一套酒具、乃至挤奶、烧水用的铜筒等,都与蒙古族的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从小在草原上长大的桑斯尔也遗传了父亲的禀赋,对制作民族手工艺品耳熟能详,凭着心灵手巧和勤勉好学,掌握了多门技艺,尤以铁制品见长。初中毕业后,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桑斯尔去呼和浩特市书画学院学习。完成学业后,桑斯尔除了帮家里干活,放牧牛羊外,一头扎在他钟爱的手工用品制作上。制作马印子和其他手工艺品,在常人眼里不起眼的小物件儿,对于桑斯尔来说,每一件用具都要精益求精。从选材、制作到半成品再到成品,每一道工序都经过精雕细刻。在桑斯尔眼里,每一件普通的马印子,每一个雕花的马鞍都带有民族文化的印记。

桑斯尔制作的皮包


“制作民族用具、用品是精细的活儿,需要的不仅是体力,更多的是灵性和智慧。”谈起制作民族手工艺品,原本不善言辞的桑斯尔打开了话匣子,“蒙古族用具有几百种,哪一样都是牧民的生活必需品,且每一件都需要用心对待。不能让这门传统技艺从我手上失传了。保护好原生态的民族文化遗产,传承面临失传的民族手工技艺,是我父亲生前最大的愿望。这也是我作为一名牧民之子的初衷,我会将这份技艺继续传承下去。”桑斯尔说。

桑斯尔正在给牛添草料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桑斯尔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桑斯尔现在拥有1000多亩草场,养殖了200多只羊、20多头牛,还盖起了一座二层小楼。“我目前主要以顾客订制为主,做一些皮雕、马具、刀子、马鞍、马镫、驮架子、木碗等日常生活用品,可以增加一部分额外收入。”桑斯尔说,他想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年轻人在牧区不仅可以有所作为,而且可以大有作为,希望更多的青年人将创业梦想扎根在家乡的土地上。“现在党和国家对我们牧民的扶持政策越来越好,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牧民,我既可以靠手艺吃饭,也可以养牧为生,还住上了精致的小二楼,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对于未来的生活,桑斯尔信心满满。

上一篇: 达茂旗关于积极开展作品版权登记的倡议书
下一篇: 第二届“新包头”短视频大赛评选结果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