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内蒙古农文旅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达尔汗分公司传来喜讯,其旗下牛肉、羊肉系列产品中39个产品正式斩获有机产品认证证书,此次共认证有机产品达70个。
此次有机证书的获得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达茂旗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开拓更广泛的市场,助力农牧民增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高端市场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助推企业品牌升级和区域公用品牌“达茂草原羊”提档升级。
下一步,达茂旗农牧局将进一步加大优质农畜产品的培育力度,增加优质农畜产品供给能力,为我旗现代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增效。
当上课铃变成清脆的鸟鸣,当课本知识跳进真实的生活,达茂旗四年级的萌娃们背起小书包,迎着朝阳开启了一场精彩的研学之旅!这次,他们要化身“劳动小勇士”“文化小侦探”和“家乡建设小能手”,用好奇的眼睛、灵巧的双手,去发现家乡的秘密。
达茂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地
同学们走进达茂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地,在讲解员带领下,参观了多个主题展厅,通过历史文物、图文展板和多媒体影像,了解达茂旗各民族共同开发边疆、建设家园的历史进程,感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悠久历史,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悄生根发芽。
达茂旗博物馆
踏入达茂旗博物馆的大厅,同学们瞬间被浓厚的历史氛围包围。精美的青铜器、古朴的陶器,静静陈列在展柜中,仿佛在诉说着古老草原的故事。讲解员老师耐心地为大家讲解:从游牧民族的迁徙足迹,到草原丝绸之路的繁华盛景;从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到精湛的传统手工艺,每一段历史都让同学们听得入迷,眼睛里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套马沟劳动教育基地
当课本里的劳动、文化、传承变成亲手实操的体验,套马沟的研学之旅,成了一场充满惊喜的成长闯关。从灶台炊烟到实景剧场,从田间比赛到手工创想,每个瞬间都在悄悄给时光盖章——这才是研学该有的“滚烫模样”。
第一关:灶台烟火里的生存挑战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套马沟可不是口号!同学们分组领食材、生炉火、洗菜切菜、削土豆、烩菜……平时连厨房都少进的学生们,此刻成了灶台小当家。有的同学对着生不起的柴火急得直吹,有的同学切土豆切成土豆丝,但当烩菜香味飘起来,哪怕菜有点咸、饭有点糊,每位同学眼里都闪着成就感的光。同学们都懂了感恩藏在每一次弯腰生火、每一次握刀翻炒里。
第二幕:实景剧场里的时光穿越
下午,实景剧《套马沟的人们》开演了!
演员们穿着粗布衣裳,演绎着村子里的老故事:爷爷赶着马车送粮,奶奶在院子里喂鸡,年轻人在打谷场晒粮……最动人的是村口送别的片段…同学们突然明白:每个村落的故事,都是无数人用汗水和坚持写成的活历史。
第三场:村超赛场的趣味狂欢
兔子赛跑:
毛茸茸的参赛选手们在跑道上蹦跶,有的低头啃草,有的突然加速逆袭,同学们在旁边喊着小白加油!灰灰冲啊,比自己考试还紧张,最后冠军兔子被抱起来时,耳朵还在突突抖,简直萌化了。
运粮比赛:
两人一组用手推车运粮食,有的组跑太快粮食掉了一路,有的组稳中求胜慢慢挪,原来比赛不止是输赢,更是在玩闹中感受农耕智慧。
第四站:手工农创的脑洞开花
在手作工坊,稻草、豆子、玉米皮、旧纸片成了创意主角,有的同学用纸片做成篮球场;有的同学用各种豆子做成花朵和蝴蝶…同学们突然发现:原来环保和创意,可以在泥土里开出花来。
第五课:家谱里的传承密码
在村史馆里,一场关于“家”的课悄悄展开。同学们跟着老师梳理自己的家族脉络,在纸上写下爷爷的名字、爸爸的名字…突然发现:原来每个同学的背后,是无数人的故事在支撑。写下家谱,不是记住名字,是记住我从哪里来。笔尖划过纸面,心里突然多了一份对家的温柔牵挂。
第六场:秧歌扭出的烟火欢腾
夜幕降临,灯笼挂满院子的廊檐,扭秧歌的锣鼓响起来了!村里的爷爷奶奶们教同学们拿扇子、踩步点:腰要扭起来,笑容要挂脸上!同学们的笑声混着锣鼓声,不知不觉就放飞自我——原来传统民俗的快乐,藏在每一个舒展的动作里,藏在每一声发自内心的笑里。
第七站:智能温室里的“未来对话”
以为套马沟只有传统?错了!阳光智能温室里藏着科技彩蛋:玻璃温室里,无土栽培的各种蔬菜挂着水珠,连浇水都是自动感应的。农技员说:现在种地,既要守着老经验,也要用上新科技。同学们摸着无土栽培的根系,看着传统稻田与智能温室同框,同学们突然懂了:原来传承不是固守,是让老土地接住新阳光。
尾声:走进晋风四合院,触摸时光里的古建密码
青砖灰瓦、飞檐斗拱、木雕砖雕……当现代研学遇上千年晋派建筑,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就此展开。走进套马沟晋风四合院,在一砖一瓦间解码山西古建的美学智慧,在一院一景中感受传统生活的烟火温度。
套马沟的研学,从来不是打卡式体验,而是让我们在做饭时学会担当,在实景剧里触摸历史,在村超里懂得协作,在手工与家谱里看见传承的模样。原来最好的成长,就在这沾满烟火的实践里,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悄悄给心灵埋下一颗热爱的种子——热爱土地,热爱文化,更热爱这热气腾腾的人间。
红格尔敖包
探秘红格尔敖包,邂逅《漠南传奇》
在希拉穆仁草原上,有一处闪耀着民族文化光辉的圣地——红格尔敖包,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吸引着同学们来探寻它的魅力。
一、参观敖包山
踏入红格尔敖包旅游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座庄严肃穆的敖包山。山顶上的红格尔敖包,以其磅礴的气势矗立在希拉穆仁草原的最高点,仿佛在诉说着数百年来的历史沧桑。沿着蜿蜒的山路缓缓而上,清风拂面,带来阵阵草原的芬芳。当终于登上敖包山巅,极目远眺,广袤无垠的希拉穆仁草原尽收眼底,让同学们不禁感叹敖包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经幡和哈达,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是在向长生天传递着人们的美好祈愿。
二、观看《漠南传奇》
如果说红格尔敖包是草原文化的精神象征,那么大型实景演出《漠南传奇》则是一部生动展现少数民族历史与文化的壮丽史诗。这场演出不仅有精彩的马术表演和扣人心弦的剧情,还融入了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舞蹈等元素,让同学们全方位地领略到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演员们精湛的演技和骏马们矫健的身姿,在草原、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构成了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画面,让同学们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诗画草原
踏入诗画草原的瞬间,仿佛打开了一幅气势磅礴的画卷。广袤无垠的绿色铺展至天际,蓝得澄澈的天空如同被水洗过一般,洁白的蒙古包,如繁星坠入绿海,在清风中诉说着游牧民族的浪漫。微风拂过,草浪层层叠叠,此起彼伏,带着青草特有的清香扑面而来,让人忍不住闭上眼睛,深深沉醉在这纯粹的自然气息之中。
一、草原拉练:勇敢者的征程
清晨,微风轻拂着草原,同学们精神抖擞地开始了草原拉练。路上,同学们相互鼓励、相互扶持,虽然路程有些漫长,脚步渐渐变得沉重,但没有一个同学喊苦喊累。大家一边走,一边欣赏着草原的美景,听老师讲述着草原上的故事。拉练不仅锻炼了的体力,更让学生们学会了坚持,懂得了团结的力量。
二、观看赛马:速度与激情的碰撞
拉练结束后,我们来到了赛马场,这里早已热闹非凡。骑手们身着鲜艳的蒙古族服饰,英姿飒爽地骑在马上,仿佛一个个英勇的战士。随着一声令下,赛马开始了!骏马如离弦之箭,飞驰在草原上,马蹄扬起阵阵尘土。骑手们紧紧地抓住缰绳,身姿矫健,他们和骏马配合得十分默契。赛马展现出了草原儿女的勇敢和豪迈,同学们也感受到了草原上速度与激情的魅力。
三、体验摔跤:力量与技巧的较量
看完激动人心的赛马,同学们又迎来了有趣的摔跤体验。蒙古族的摔跤手们为大家展示了精彩的摔跤技巧,他们的动作刚劲有力,充满了力量感。
在老师和摔跤手的指导下,学生们也穿上了轻便的摔跤服,尝试着进行摔跤体验。虽然大家摔得满身是土,但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并且在体验中收获了成长和快乐。
四、学习民族文化:感受民族文化魅力
草原暮色中,篝火燃起,安代舞的激昂旋律响彻云霄。当音乐响起,同学们手臂像雄鹰展翅,脚步踏出骏马奔腾的节奏!大家在反复练习中逐渐掌握要领,这一刻,安代舞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化作了同学们对生命的热烈礼赞,对自由的永恒追寻。美丽的哈达如流云般舒展,传递着“纯洁”“吉祥”的美好寓意。学习民族文化的过程,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哈达传递的是礼仪,服饰承载的是匠心,安代舞跃动的是灵魂。作为文化的学习者与传播者,同学们将带着这份珍贵的体验,让更多人看见民族文化的璀璨,共同守护中华民族多元共生的精神家园。
这次研学之旅,不仅让同学们体会到劳动的快乐,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在心中种下了热爱家乡的种子。相信在未来,这些充满活力的小小身影,一定会用智慧和汗水,让家乡绽放出更绚丽的光彩!
随着第十届自治区乌兰牧骑艺术节临近,达茂旗乌兰牧骑全员以饱满状态投入备战,力求通过精品演出展现达茂文化魅力与时代风采。
团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创作主线,深挖达茂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及新时代发展成就,将草原文化元素与时代精神融入节目,打造兼具艺术高度与思想深度的作品。
精雕细琢:多元艺术形式打磨精品
导演组与演员围绕舞蹈、歌曲、器乐演奏、好来宝等形式反复打磨,从动作设计、旋律编排到舞台衔接均精益求精,以多样艺术形态呈现达茂多彩文化生活与队员专业功底。
特邀业内专家现场指导,队员虚心吸纳专业建议,在表演细节与艺术表达上持续精进,专业素养显著提升。同时,团队始终保持协作精神,排练与生活中互帮互助,凝聚起团结奋进的集体力量。
此次艺术节既是达茂旗乌兰牧骑展示艺术成果的契机,更是传承民族文化的使命。他们将代表包头市,以精湛技艺登上舞台,让"红色文艺轻骑兵"旗帜在新时代文化舞台高扬,为观众献上充满草原风情的文化盛宴。
6月10日下午,旗委常委、政府常务副旗长苏瑞峰深入旗应急管理局,围绕应急管理工作开展专题调研指导,旗应急管理局领导班子及各股室负责人参加。
苏瑞峰一行实地走访应急局办公室、值班室、视频会议室、指挥中心等核心办公区域,了解应急值班值守制度执行、应急指挥系统运行效能等工作情况,重点对值班排班科学性、信息传递时效性、平台数据准确性提出具体指导意见。
座谈会上,苏瑞峰对我局应急管理工作予以充分肯定,同时也指出当前全旗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应急救援能力不足、基层应急管理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仍不容忽视,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一是压实责任链条,狠抓应急管理工作落实。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三管三必须”要求,细化属地、部门、企业责任,构建“层层负责”责任体系。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聚焦重点行业开展专项检查,强化全链条监管。二是锻造过硬队伍,夯实应急管理人才根基。面对应急管理工作专业性强、任务重、风险高的特点,需打造“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作风过硬、本领高强”的应急救援队伍。通过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培养,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干部业务水平与应急处突能力,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坚实的人力保障。三是强化科技赋能,推动应急管理转型升级。聚焦应急管理创新发展,以科技创新为驱动,通过推广先进技术装备应用、加快信息化建设、开展专业培训全面提升智能化水平,推动应急管理向数字化、智能化全面升级,以科技力量提升应急管理效能。
6月5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对《关于包头达茂巴润工业园区扩区的请示》进行批复,同意包头达茂零碳园区扩区。
此次包头达茂零碳园区获准扩区后,将原石宝工业园纳入扩区范围,拟扩区域面积6.64平方公里,四至范围为北至S104、南至达茂旗与武川县交界处、西至石宝镇镇区、东至S104,扩区后总面积16.83平方公里,支持以“一区四园”总体布局推进建设。
下一步,包头达茂零碳园区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促进园区高质量发展。同时,注重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在工业发展的同时,依法有序做好土地集约利用、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达茂旗教育局召开第三轮幼小衔接监测报告解读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幼小衔接工作的一系列文件精神,推动达茂旗幼小衔接工作朝着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5月30日下午,达茂旗教育局精心筹备并召开了第三轮幼小衔接监测报告解读会。旗教育局督导室主任张德亮、各小学分管副校长、教研组长、一年级教师及家长代表,还有公民办园分管副园长、大班教师及家长代表等20余人汇聚一堂,共同参与这场关乎幼儿教育发展的重要会议。会议由旗教育局督导室梁恩义老师主持。
会上,旗第二幼儿园园长陈洁茹、石宝幼儿园教师王慧清分别针对第三轮幼小衔接监测报告中小学、幼儿园部分展开了全面且细致入微的剖析。她们以详实准确的数据为基石,凭借专业精准的分析能力,层层深入地揭示了监测数据背后所隐藏的教育现象以及潜在问题,并有的放矢地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和具体举措。这一解读,如同拨云见日,让与会人员对全旗幼小衔接工作的现状有了更为清晰、直观且透彻的认识。第四幼儿园教师张爱丽带来了题为《衔“品质”接“成长”》的精彩案例分享。她紧密结合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一个个鲜活生动、极具代表性的实例,从幼儿能力衔接、习惯衔接、心理衔接三个维度,毫无保留地分享了创新实践过程中的经验与成果。这些宝贵的经验犹如一盏明灯,为参会人员照亮了幼小衔接工作的前行道路,提供了极具借鉴价值的参考范例。
随后,旗教育局督导室梁恩义老师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了巨细无遗、周全详尽的部署。他明确要求各小学、幼儿园要严格依照监测报告结果,扎扎实实地开展校级解读工作,同时认真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案例的撰写与申报。要科学合理地运用监测结果,将每一项数据都转化为推动幼小衔接工作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稳步有序地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会议最后,旗教育局督导室主任张德亮作总结讲话。他首先从肯定工作成效、坚定前行信心,到直面问题短板、找准改进方向两个方面,透过数据洞察本质,以问题为导向谋求发展。他着重强调,幼小衔接监测是全市深化基础教育评价改革、打造教育高地、建设教育强市的关键举措。各校园要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深刻领悟科学幼小衔接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他指出,各校园要以此次监测解读会为全新的起点,系统全面地推进监测结果的应用工作。要健全完善幼小衔接长效机制,强化制度保障;健全完善联合教研机制,搭建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学习共同体,定期开展联合教研活动,携手攻克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实践中的突出难题;建立幼儿园、小学、家庭三方联动共育机制,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共同为儿童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建立动态评价机制,将幼小衔接工作纳入学校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定期对儿童的入学准备和适应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升学校的自我诊断和改进能力。
此次幼小衔接监测解读会的圆满成功,为达茂旗幼小衔接工作明确了清晰的方向和重点。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全体教育工作者的齐心协力、共同奋进下,在学校各部门的协同合作中,达茂旗的幼小衔接工作必将迈向新的高度,为孩子们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了加快推进达茂旗巴荣套海萤石矿地质勘查及后期采选项目建设,全力助推达茂旗矿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近期,达茂旗自然资源局与北京华夏建龙矿业科技有限公司就达茂旗巴荣套海萤石矿地质勘查及采选联合项目签订招商引资协议。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达1.2亿元,旨在推进达茂旗巴荣套海萤石矿的矿业权设置和地质勘查工作。根据双方签订的协议,双方将紧密围绕资源勘查、绿色矿山建设等关键领域,展开深入合作。协议内容涵盖了地质勘查、采矿系统工程、选矿系统工程、尾矿系统工程、辅助生产项目工程、公用系统工程以及民用与生活设施工程等多个方面,共同致力于推动矿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将有力推动我旗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并有效促进地区就业岗位供给,切实提升群众就业水平,为加快全旗现代化建设进程注入强劲动力。